筆者: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 張翠巖醫師
文章發表:2025年01月
文章發表:2025年01月
宿醉是指在大量喝酒後,出現一系列身體和精神不舒服的症狀。有研究顯示,約75%在前一晚過度飲酒的人次日都會出現宿醉症狀。常見的症狀包括虛弱疲倦、頭痛、情緒低落、對光線和聲音敏感、眼睛紅腫、肌肉酸痛和口渴等。每個人經歷的具體症狀及其強度可能因人而異,一般來說,酒精攝取的量越多和時間越長,宿醉的發生率就越高。
宿醉症狀
宿醉症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,包括酒精對大腦和其他器官的直接影響;喝酒後,身體開始去除酒精的過程(這就像是戒斷反應);以及酒精在體內分解時產生的有害物質,特別是乙醛對身體的影響。
酒精對身體的直接影響有很多,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影響:
- 頭痛:當酒精在肝臟中分解時,會產生一種叫做“乙醛”的毒性物質。乙醛會引起多種不適,包括頭痛。 酒精還會擴張大腦周圍血管,增加血流,引起頭痛。
- 尿量增加及電解質不平衡:酒精會讓你頻繁排尿,它會使血管加壓素(又叫做抗利尿激素)分泌減少,減少腎臟再吸收水分的作用,從而增加尿液的產生。這樣會導致脫水,並引發口乾舌燥、頭昏眼花和頭暈等症狀。頻繁排尿也可能造成電解質失衡。
- 腸胃不適:酒精會直接刺激胃和腸道的內壁,導致發炎,並使消化變慢。它還會增加胃酸分泌以及胰腺和腸道分泌物的產生。此外,酒精會促使肝臟累積三酸甘油脂和游離脂肪酸。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,導致宿醉期間出現上腹痛、噁心和嘔吐等不適症狀。
- 低血糖:如果你喝酒且長時間沒有吃東西,身體在處理酒精時,會產生乳酸.乳酸會減少葡萄糖的生成,引起低血糖,這會導致疲勞、虛弱和飢餓。
- 睡眠和生物節律性的干擾:雖然酒精能讓你感到放鬆並更容易入睡,但其實喝酒後的睡眠通常時間較短,且不夠深沉。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下降時,會引發反彈性興奮,讓你變得容易醒來或無法再入睡(這種現象稱為“酒精戒斷效應”),減少整體的睡眠時間。酒精還會打亂正常的睡眠模式,縮短快速眼動睡眠(REM,這是做夢的階段)的時間,並增加深度睡眠的比例。最後,酒精會放鬆喉部肌肉,引發打鼾,甚至可能引發睡眠呼吸暫停。
宿醉原因:酒精代謝物的影響
當你喝酒後,酒精進入胃和小腸被吸收到血液中,隨著血液循環運送到全身,再經過肝臟時代謝。首先,肝臟會用一種叫做「酒精脫氫酶」(ADH)的酶,把酒精變成「乙醛」。乙醛是一種對身體有害的物質,當它在體內濃度過高時,可能會讓你感到心跳加速、出汗、臉紅,還可能感到噁心或嘔吐。然後,乙醛會被另一種酶叫做「乙醛脫氫酶」(ALDH)轉換成「乙酸」,這種物質比乙醛更無害。最後,乙酸會進一步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,從身體中排出。整個過程中,肝臟的工作非常重要,它負責把酒精分解成無害的物質並幫助排出體外。

總結來說,喝酒後如想要減少宿醉帶來的不舒服,除了酒精適量的攝取、補充足夠水分外,也可以食用有助於緩和宿醉狀況的成份,例如薑黃,來增加肝臟代謝效率及提升肝臟功能,加快酒精清除速度,即可讓你降低宿醉的影響。